2011年1月2日 星期日

人才鎖國,比經貿鎖國更危險

看到 朱院士寫這篇 真是心有戚戚焉 台灣是華人文化及人才聚集的地方,我們更不能作-人才鎖國這等事
美國之所以強大除了他的民主體制外,我想他是匯集了世界的菁英
台灣當然也可以 匯集全世界華人菁英 + 其他菁英 共同來經營台灣
---政客只想到下次選舉 政治家卻思考著下一代
清大數名學生參加美國電腦程式競速比賽,打敗各國對手,榮獲冠軍,台灣人都感到與有榮焉。同一天的新聞報導也指出,微軟與英特爾等公司都對這數位學生表示公司會虛位以待,歡迎他們加入,延攬之意甚為明顯。我很好奇,美國的程式工程師協會或勞工部,為什麼沒有跳出來反對,堅持要「優先聘用美國工程師」、或是主張「三管五卡」,給這些可能赴美就業就學的台灣學生加上一些緊箍咒?要說保護本土勞工或學生,全世界各地多少都有這樣的情節,但台灣的政策是否搞過頭了?
這些年來,台灣社會幾乎瀰漫一股「人才鎖國」風,碰到外籍學生問題,就堅持要先收台灣學生、先保障台生就讀權利、不讓外籍生侵犯台生教育資源云云。碰到外籍人士就業問題,就堅持要雇用本勞、不讓外國人剝奪我國人民就業權利云云。讀者想想:如果美國人也適用這種小鼻子小眼睛的鎖國心態來處理事情,他們怎麼可能給此次得獎的清大學生聘用邀約?如果他們招學生也是本國優先,當初李遠哲、朱經武、吳茂昆、丁肇中、楊振寧等某人怎麼可能得到獎學金赴美讀書?

美國不但給獎學金與招收學生慷慨大方、不分國籍,在就業方面也相當開放,否則卅年前,李遠哲也就不可能在柏克萊畢業後任教芝加哥大學、而朱經武畢業後任教休斯頓大學。當年,老美也從未對李朱兩位「外國人」搶了他們的任教飯碗而抗議。這倒未必是因美國人心胸寬大,而是因為他們了解:能夠搶到一流頂尖人才在美任職,表面似乎擠掉了老美的教職機會,實質上卻是厚實了他們的科技基礎,間接開創更多經濟機會。

美國人有沒有保障自己人就業的法律設計呢?有,但是其範圍極窄、解釋極寬。就範圍而言,只有與國家安全極為密切的工作(例如航太總署、CIA等),才會禁止外國人申請擔任,以負面明示其排除。就解釋而言,他們允許難以在美國找到「同等」人才的情況下聘用外國科技人,但是對「同等」二字極有彈性,幾乎所有大學教職都可適用。過去數十年,我從未聽說哪一所美國大學聘用外國人被勞工當局或移民當局擋下來。但是在台灣,聘用外籍人士(尤其是對岸人才)恐怕比登天還難。

我認識幾位外國籍的大學教授,一位說他只能領薪水,但沒有退休金,因為非本國籍納不進公務人員的俸給制度。另一位說他雖為教授但仍被視為「勞工」,每三年還要提供一份健康檢查表,要確定沒有傳染病才能在台續職。我不知此中有沒有溝通誤差,但是台灣對於外國「人才」如此之敵視、輕蔑,真不知有多少外國人願意為台灣奉獻心力。

最近的人口資料顯示,台灣的出生率創世界最低,表示我們將來的青壯人口將會減少。新加坡因應其本國出生率偏低的策略,就是開放專業性的就業移民,而且比例極高。也因為如此,該國的專業人才水準絕對是世界級,服務業水準也是世界一流。反觀台灣,我們近年來移入的人口以東南亞婚配為大宗,而真正以專業來台灣的,大概以「補習班外語老師」為主,人才來源極為限縮。這樣的排拒外國專業,背後所隱藏的正是人才鎖國的思想,非常非常非常要不得。

過去兩年半,馬政府成功推倒了民進黨執政八年的經貿鎖國障礙,透過ECFA與即將談判簽署的各國FTA,逐步將台灣經濟推向國際舞台。但是這樣的努力還不夠;如果我們的人才政策依然是封閉鎖國,台灣將來的整體競爭力還是會日漸衰退的。當國家競爭力因為鎖國而倒退時,許多一等的人才都會出走、被外地吸引而去,而外國人才卻一個都進不來。到那個時候,就是台灣的大災難了。

 (作者為中央研究院院士,中華經濟研究院董事長 朱敬一)

教養好文:不要讓孩子失掉自尊

文/彭菊仙 Chu-Chu媽咪



一對一、面對面,旁邊沒有別人,孩子才會把注意力放在自己做錯的地方,不會把注意力放在別人對他的眼光,也不會讓他覺得自己做錯事,全世界都在唾棄他。一方面,一定要讓孩子得到了教訓,好好反省,了解分際;另一方面一定要堅守孩子的自尊,不要讓他們失去向上的意念…



有機會坐計程車,我通常會和運匠們聊聊天,但是絕不聊政治和私事。我最喜歡聊教養問題,一趟二三十分鐘的路程,聊天可不是浮光掠影,真的可以讓我深入了解到社會百態中男性教養的方式與哲學。



昨天送完孩子趕往電台接受新書訪談的路上,我坐到了一部年過七旬老翁的車,這位白髮蒼蒼卻老當益壯的運匠,說起話來非常有精神,腰桿挺直,滿面笑容,態度相當熱忱,完全感覺不到入行幾十年的疲態與無奈,感覺就像第一天來開車似的,非常帶勁。



我當然好奇這麼一位年事已高的老人家為什麼還要這麼辛苦的工作。



「沒事做啊!這樣比較好過日子啊!我媳婦一天只准我開五小時,因為怕我坐太久,傷身體!」細問之下,才知道他有三個孩子,兩個哈佛大學畢業,一個是麻省理工學院畢業,聽他一路辛苦栽培孩子的過程,真是感佩之至!但是當他提到自己三個孩子都是「兒子」時,我的眼睛睜得雪亮,因為這位前輩跟我一樣也是三位「公子」啊,而且絕對可以大聲驕傲的和我說嘴,我迫不及待和眼前這位成功教育家取經。



不過他一開口,我正啜飲的咖啡差點吐出來。



「我不相信『愛的教育』!」老翁斬釘截鐵的說。



「所以你以前會打孩子?」



「當然!我是軍人出身的,對孩子很嚴格,尤其我生的是男生,一定要從小把他們的品行道德引到正途,男生不能不好好管教啊!」



生養三個小公豬的我在當媽媽十一年以來,常常能深刻感受到男孩女孩的大異其趣,男生天生喜歡挑戰,喜歡試煉,我發現我天天都要整理自己,時時刻刻都要把持好「尺度」,提醒自己不斷回歸到堅固的底線,絕不讓小皮豬們隨便越雷池一步,才能教化管束好男性天生難以理解的不馴,因此對他所述「對男孩要嚴格管教」深表贊同,然而對他劈頭一句「不相信愛的教育」卻充滿遲疑。他繼續補充:



「我打孩子有兩個原則,第一:絕對不在別人面前打;第二,打品德,不打成績。」



他解釋,小孩子書讀不好,或許和天性、興趣、資質有關,未必是他的錯,但是品格不好,做事不認真、不盡責、不守規矩,就一定可以糾正,而且一定要糾正。然而無論如何,當下他會忍住,把孩子帶到沒有人的地方再來處分責罵;如果在家,他會把孩子帶到房間,房門一關,再來處罰。這樣,一對一、面對面,旁邊沒有別人,孩子才會把注意力放在自己做錯的地方,不會把注意力放在別人對他的眼光,也不會讓他覺得自己做錯事,全世界都在唾棄他。一方面,一定要讓孩子得到了教訓,好好反省,了解分際;另一方面一定要堅守孩子的自尊,不要讓他們失去向上的意念。



「打孩子罵孩子沒什麼大不了,像我們這一代都是被打大的,也不會忌恨自己的父母,我小時候也皮,要是我小時候沒被狠揍,恐怕現在會是個狠腳色!不過有一點非常重要。」他再三強調:「你不要傷了孩子的自尊心,因為你保護好他的自尊,他才會懂得尊重自己,願意做好自己。」



聽完他的話,我馬上開始反省,有時候,我真的也沒有顧慮到孩子的自尊,孩子惹我生氣的當下,往往話就衝口而出,甚至當著別人面前,也就毫無顧忌的開罵起來,完全沒有顧慮到孩子當下的感受,尤其孩子愈來愈大,對自己的感知愈來愈深刻,這智慧老翁的當頭棒喝來得正是時候,孩子做錯事,我們罵的時機不對,用詞不當,不但沒有達到糾正的效果,反而破壞了孩子努力求好的本心與善性,甚至讓孩子模糊了是非焦點,我們的好意教誨或許最後變成了孩子的忌恨與不安的來源。



我也回憶起自己的小時候,我最不喜歡家裡有客人的時候,被爸爸媽媽嘮叨,即使是幾句不怎麼言重的話語,但是對於自尊心極強的我,就是一種莫大的痛苦、侮辱,將心比心,對待自己的孩子也要時時提醒自己,孩子有錯一定要嚴格以對,但是不論是在外人面前,乃至於阿嬤、外婆、姑姑、叔伯、阿姨,甚至是孩子的爸爸、哥哥、弟弟的面前,都應該要小心翼翼的維護孩子的自尊,顧慮他們的感受。



老翁又補充:「我連孫子都是這樣教的,我把孫子當兒子一樣的教導,會體罰,但是絕對是只有我跟他兩個人獨處的時候,我甚至都到學校跟老師說,就怕老師不處罰,但是很怕老師當著全班的面嚴厲處分,不給他面子!」

芝加哥大學社會心理學古雷(C.H.Couley)提出「鏡中我」的概念:每個人從小到大,都是從他人口中、眼裡的各種綜合評價,建立起對自己的形象概念。擁有正面且穩固的「鏡中我」,就是擁有自尊心的人,這樣的人具有自知之明,願意求好,擁有榮譽心,有力爭上游的成就動機。反之,一旦破壞了孩子的自尊心,他們就會變得凡事無所謂,不痛不癢,習慣了別人異樣甚至唾棄的眼光,所以根本就無法砥礪自己,避免犯錯,淪落到「無恥之恥」的敗壞極致。

 兒童自尊心的影像正是一點一滴建立起來的,所有親人、師長、朋友、同學等表現出來的態度、褒貶、喜惡等,真的就如同一面鏡子,讓孩子感受到自己的心像,而我們做父母的,影像力最為巨大,在孩子可塑性最強大的時候,讓我們提醒自己,耐住性子,調教他們的起步,就從建立他們健康、正面的自尊開始吧!





大力推薦教養好書,父母們,想想你是否給孩子一輩子真正的幸福?:

★幸福教養:讓孩子受用一輩子的關鍵幸福力 /彭菊仙 著

不要做"剪蛹的人"

孩子,今天你又裝作若無其事地, 暗示媽媽,說市中區的房價,又在飆升,如果再不行動,或許以後你和女友,連一間棲息的小屋都沒有。
我淡淡地看你一眼,終於沒有像你希望的那樣,說出「媽媽給你們買」的話來。
而你,也在這樣尷尬的沉默裡,即刻氣嘟嘟地放下碗筷,摔門出去。
我從窗戶裡看著你遠去的背影,瘦削,懶散,有些玩世和任性,你還是賴在父母懷裡,始終不肯獨立。
可是,親愛的孩子,你已經25歲,一份穩定的工作,一個需要呵護的女友,兩個日益老去的父母,難道這些,還不足以讓你成熟,承擔一個成人該擔負的責任?

從小的時候,你就習慣有事來找媽媽。
5歲的時候,你要媽媽幫你整理扔得到處都是的玩具;
10歲的時候,看見同學腳上氣派的皮鞋,就哭鬧著讓我也去買來;
15歲的時候,你寫情書給班裡的女孩子,說,我媽媽認識很多的人,誰要是欺負你,儘管告訴我,
20歲的時候,你讀大學,每次打電話來都是抱怨,說食堂的飯菜如此糟糕,為什麼不給我多寄些營養品?
今年25歲的你,在一次與同學閒聊裡,很驕傲地說,我爸媽早已給我備好了買房的錢,我即便是不怎麼奮鬥,也一樣可以過得很好。每一次我都寬容地笑笑,就淡忘掉了。

我習慣了聽你的吩咐,只以為,對你的每一滴好,你自會記得,且在將來我們老去,你已壯年的時候! ,可以得到你的細心照料。
可是而今,你日日回家蹭飯,又時常將女友帶回家來久住,讓依然工作的我,還要為你們的一日三餐奔波勞累。
這樣的景況,終於讓我連一絲的微笑,都無法擠出。
我發現,這樣苦掉自己,全力為你的方式,只是使你心底的自私和懶惰,愈是潛滋暗長,無沿無邊。
我終於承認,25年來對你無節制的寵愛,是一個多麼大的錯誤。
有一次開玩笑,我說媽媽或許活不到你娶妻生子呢,你一下子便急,說,那怎麼行,將來誰給我們洗衣做飯,誰給我們照料孩子?
當時的我,有一種無法言說的憂傷。
原來當我們老掉,依然還要為你繼續操勞,直到生命的終點。
我們不是養育了一隻日漸豐滿有力的雄鷹,而是一個寄居的蟲子,它要將滋養了它的鮮嫩的骨頭,一直啃到乾枯腐朽,再無營養。

親愛的孩子,我不得不殘忍地告訴你,你的上半生,與我息息相關,而你以後的道路,我將不再過問。
媽媽已經將兼職的工作辭掉,我不能為了你的幸福,而將自己退休後的悠閒時光,交給繼續為你掙錢買房的苦痛中。
也請你,從父母的身邊搬走,用自己的薪水租房去住。
孩子,媽媽抱歉,不該這樣愛你。
而你,也應對那些將父母啃到疲憊的往昔感到愧疚。
且讓我們,彼此原諒,彼此放手

【不要做〝剪蛹的人〞】 呼應上一篇文章

曾經有一種說法:
有一個人無意中找到一個蝴蝶蛹。

幾天後,

他留意到蛹出現了一個小孔,
他就停下來觀察它。

過了幾個小時,
他見到裡面的蝴蝶
用它細小的身體掙扎從小孔出來。

看來很久也沒有一些進度,
小蝴蝶好像盡了最大努力
也沒有辦法出來。

這個人於是決定幫它一把,
找來一雙剪刀將蛹的儘頭剪開。
蝴蝶這樣就很容易出來。

但是這蝴蝶的形態有一點特別,
它的身體肥腫,
翅膀又細又弱。

這人繼續觀察…蝴蝶…
因為他相信翅膀會漸漸變大;
而它的身體會越來越小。
這沒有發生。

小蝴蝶餘生只是托著肥腫的大身體和細弱的翅膀,
在地上爬著走。
它永遠也不會飛行。

這個善良的人;
不了解蝴蝶必需用它細小的身體掙扎從小孔出來,
它必需經過這個過程,
蝴蝶才可以將身體裡的體液壓進它的翅膀裡。

大自然…在此…有一個很奇妙的設計
就是蝴蝶從蛹中…〝掙扎出來〞;
是為著〝預備〞它將來飛行需要的裝備。

生命裡面的〝掙扎〞是我們必需有的。

如果老天允許我們順利地過一生,
我們也許就此不會變得堅強。
也不會…成長。所以當你碰到有逼迫或苦難,
記得有人正為你禱告,
最後你也會明白真理在你身上的計劃。

在教養孩子時,
要小心喔,我們很容易就成為那〝剪蛹的人〞!

快樂製造機

前幾天聽一場演講,讓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主講者朱平先生,分享如何讓自己做個「快樂製造機」,
他談到他每天早晨都會去逛傳統市場,每天都會製造一些快樂給賣菜的老闆們。

比如他買了23元的菜,拿30元給老闆,說 :「老闆,23元算25元,找我5元就好。」
這些老闆們反應大致上有四種反應──

第一種:起初非常驚訝,之後非常開心地找了5元,說謝謝。

第二種:老闆堅持找7元,不佔客戶便宜,但老闆很開心。

第三種:是多送點蔥蒜,也很開心。

第四種:是最高竿的反應 ,「不然我幫你湊30元好了,一共是32元,算你30元就好。」

哇,真是高手,原本是要讓老闆佔便宜的,反過來卻讓客戶多買又有佔便宜的感受,更是個「快樂製造機」。

前日傍晚,我逛傳統黃昏市場 時,決定玩一下朱先生的遊戲,暫時改了殺價習慣,想創造點快樂給老闆們。

我到一家以前常殺價、討斤兩的攤販前,買了157元的青菜,結帳時,

剛好聽到菜販老闆對旁人說了一個笑話,非常好笑,


我非常愉快地說:「老闆,你好幽默,你的笑話很好笑,157元算160元,這裡是160元,不用找了。」

老闆笑了,說:「這怎麼可以,不然妳還需要甚麼,我送妳。」

老闆便送我一大塊嫩薑。

後來到了另一家買甜不辣29元,拿30元給老闆。

我說:「阿伯,29元算30元,不用找了。」老闆有點訝異,一時之間反應不過來,

還是找了1元給我,我笑笑地把1元還給他,說不用找,

他趕緊又多放了一塊甜不辣給我,從他驚訝轉而高興的表情,我知道我做到了。

回家的路上,我嘴角掛著微笑,哼著歌。睡前在日記裡寫下:

「算一算,我多花了4元,賺到了甚麼?

1. 賺到了好心情;

2. 賺到了老闆的笑容;

3. 賺到了老闆的謝意;

4. 賺到了老闆的友誼;

5. 賺到了一塊嫩薑和一塊甜不辣;

6. 賺到了愉快的晚餐。」

當我們決心要當個「快樂製造機」時,就會感染對方,形成一個良性的影響,

讓更多周遭的人像我們一樣,成為「快樂製造機」。